|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加入
×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师陈伟的眼里,70后、80后读大学时,他们的父辈尚未完成原始财富积累,谁贫谁富不大明显;而90后进入大学时,有很多已是“衔着金汤匙长大的官富二代”了。
如今,常有学生开着宝马车上学,而他骑的是5年前花1000元买的自行车。
优渥生活带来的也并非全是坏事。在北大教师胡续冬看来,生长于互联网、优渥家庭与全球化浪潮中的90后,能更自由地穿梭于东方与西方、主流与非主流、现代与后现代之间,更善于利用技术,也更有“怪异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一门文化通选课,胡续冬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介绍巴西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的作业。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一名学生竟交了一篇“穿越式的报告”:若干年后,李白转世投胎,流落巴西,以唐人的眼光及古文的文风,对异域的南美风物作了别样的剖析。
与富足生活、高速网络相伴而生的,是90后一代的自我意识的崛起。他们更加自我,也更加开放而开明。
华中师范大学的一家超市里,十余种不同品牌的盒装**,摆在了收银台旁一米,伸手可取。该校一名研究生吴达说,四五年前,**还不会那么显眼,关于性的话题及讨论,“也不会像今天那样被摆上台面”。
活在手机与网络里
自90后步入大学,在一所大学里以缝补衣服为业的朱永芳,感觉工作“更有挑战性了”:装饰物越来越多,缝补更加困难;布料从单一的棉布、牛仔布,悄然增加了羊绒、皮衣;就连店里所用的丝线,也从前几年的10余种颜色,飙升到了现在的130余种颜色。
同在校园修鞋的丈夫,也极少再修补那些破损的球鞋及运动鞋。如今他店里的鞋架上,摆满的都是低帮长筒、款式各异的高跟鞋。
90后也将许多人抛在了身后。在武汉,像“小宋CD店”这样专卖打口碟的地方,全城也只有3家了。店主小宋很无奈——生于网络化浪潮中的90后,早已对打口碟这种十年前曾盛极一时的事物陌生而疏远。如今,小店仅靠200个左右的回头客艰难支撑,都是些“慢慢有肚腩也开始老了”的80后、70后。
偶尔有个卖萌打扮的90后小朋友误撞进来,都会惊呼:“哇,CD店,好复古呀!”
作为中国戏曲学院的辅导员,郑琳也觉得“懂网络、懂技术”,才能与学生沟通。如今,他用微信或飞信群发班级信息,用咆哮体、火星文写公告,还学会了在人人网、微博上抓翘课、熬夜的学生。
他不得不哀叹自己的落伍:“这帮小朋友,就像只活在手机和网络里。”
爱**、爱卖萌
武汉大学旁的电脑城里,店主王博林开店快7年了。在他眼里,伴随着90后踏入校园,店里所卖的东西愈发“**化”,并成为商务系、家用系之外的另一大派别:“卖萌系”——笔记本外壳要七彩的,粉色、红色的特别好卖;U盘做成小浣熊、小海豚、Hello Kitty,要比傻呆呆的长方体更受欢迎;摄像头的像素最高都到1200万了,“这样更方便**”。
2011年年底,胡续冬被派去审阅北大自主招生的自荐材料。前些年,他还看不出谁是官家孩子,父母单位顶多写个神秘的门牌号码,职务就填个公务员。
如今,这批“爱炫耀”的90后全然不同了:有个娃的父亲工作单位是××市委,职务是“市委书记”;母亲的工作单位则是××房地产开发公司,职务是“董事长”。他感觉顿时被亮瞎了眼。
胡续冬挖掘出的另一大动向是:许多娃儿商量好一样,纷纷往材料里塞了一堆**照,一个赛一个娇媚,不是Cosplay服就是葱绿的包臀小长衫,下身则是带流苏的紧身裤或短裙,小身板后还摆着个硕大无比的“爱”字……
胡续冬觉察到:这批看着卡通、玩着QQ秀、听着绵羊音的90后,行为模式与思维特征也愈发“动漫化”、“小清新化”。相伴而生的,是“萌文化”、“宅文化”、“腐文化”等各种奇异之风刮进高校。
有时候批改作业,胡续冬发觉学生们会出现“语体混淆”的情况:一大段正经严肃的论述之后,会加入“怪蜀黍”、“草泥马”、“默默飘过”之类的网络词汇,或是画上几个小猫咪举爪、抹泪的表情。
而在学期末的论文里,居然有三十多个孩子在附件里加上坐在第一排、摆着剪刀手的“卖萌**照”,向他宣称:“我是整个学期都坐在第一排的好孩子!”“胡老师你一定要给我高分喔!”
武汉大学旁的百草园书店里,店主王国林正在感叹“顾客的变化”。作为热爱阅读的80后,他常会感叹:如今这批90后大学生,阅读的趣味愈发轻质化、清新化。开店一年多了,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本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因为有近700页,从没人翻过;至今最受欢迎的一本书是《小王子》,一共卖了248本。
书店旁的一家文具店,近200种不同图案的笔记本摆满了一面墙。店员林晓芳说,这四五年来,单色笔记本卖不动,得弄出花样来:小清新系列,三叶草田园碎花啥的;动漫系列,海贼王、银魂之类;非主流系列,比如古怪涂鸦……
林晓芳还注意到:内页是没格子的笔记本,要比有格子的卖得更好,销量相差2倍左右。她说这是因为90后“爱乱画,爱涂鸦,不喜欢受约束”。
烦恼与忧愁
90后很欢乐?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指导老师章劲元却是担忧的一个。自2006年起每天都会约8名大学生访谈。近年来,他最大的一个感受是:在经济浪潮的助推下,90后的孩子们在享受父母所提供的优渥生活之时,也丧失了抗拒父母意志的能力,变得愈发脆弱与柔弱。
章劲元记得不久前的一天,接到一名母亲打来的电话,帮儿子约心理咨询。这个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到了近乎病态的程度:如果不把衣服放在床沿,就不起床。章尝试着让男孩去反思:“假如有天你父母不在了,怎么办?”
男孩的回答让他无语凝噎:“那我死了算了。”
父辈一代对90后的影响,细微而又明显。在学生们聊天厮混的日子里,胡续冬发觉90后们,对“家庭出身”这一问题特别敏感。比如常会谈起“某某家老爸是煤老板”、“某某家是哪个行业的老大”之类的问题。交友时,也常是“抱团式交往”:穷孩子和穷孩子玩,富二代和富二代玩。
同样的,胡续冬还发觉,这帮90后的“小萝莉”和“小正太”,虽然有着“天然呆”、“小清新”的外表,谈起人生理想时却极为简洁、清晰——往往都是“世界500强”、“美国东海岸某所名校”、“年薪××万”等极为精确的目标。
陈伟认为,这是如今社会完成阶级分层、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后,一代年轻人所培养的生存本能。“他们或许爱卖萌,或许天然呆,但生存压力并不小,有钱的要忙拼爹,没钱的要去拼搏。他们总要长大,也正在长大。”
在武汉豆瓣书店,店长陶志臣同样悄然发觉了顾客们的心事。这家书店曾是武汉文青的“心头爱”,只卖严肃的学术著作和文学书籍。而如今,近年来生意难做。他曾问过隔壁以卖教材和各种辅导书为主的书店老板,仅开学那一个多月的利润就有近二十万。
而豆瓣书店则相形见绌,一天营收多则不到千元。“90后的大学生们,精力多数都在考证考级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