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弯浅浅的海峡阻不断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丁介民说,文化教材内容可以不局限于论语、孟子,可扩及到诸子百家,大家集思广益开会,用心研究条列出来,引经据典,从小融入生活教育,编写文化教材只在一念之间,不谈党派,不谈主义,也不谈什么制度好坏。
他说,教材编好之后,看哪一边胸襟开阔,拿到学校去用,如果大陆采用,台湾不用也没有关系,海外可以发行来用,海外还有好几千万的华人子弟,视野不是只限于台湾2300万人与大陆13亿人,还包括全世界炎黄子孙,甚至还可以普及到愿意接受并吸收中华文化的外国朋友。
丁介民强调,两岸之间唯一的管道与大道就是文化交流,两岸都要有开阔胸襟,必须要把文化中原来好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值得我们珍惜的、值得我们延续的,把它发扬光大,而不是只做表面的、只做很肤浅的东西,但是要慢慢来,不是一下子就能做成的。 他指出,蒋介石、蒋经国执政时重视“国防”,但也还有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只是受限于精力与财力。孙运璇晚年时曾说过,我们当时“国家”穷,全付精力致力于经济财政的建设,而忽略了文化这一块,尤其是关于历史、史观这一方面,两岸现在加强文化交流应受肯定,但还是不够。
丁介民说,他还记得小时候的北京,那种中国社会文化生活氛围的互动,对长辈的尊敬,很多人虽然不见得识字,但有几千年下来传承的无形、潜移默化的伦理道德,台湾基层农民的生活跟黄河流域的农民都是一样的,两岸要透过交流互动,把这种消失半个世纪以上的传统中国文化道德观与价值观逐渐恢复。
对于两岸签署文化交流协议的问题,丁介民认为,签协议的本身是政治性的问题,“如果同是一个文化,我们是一国的”,签协议不一定是必要的。
1992年11月,丁介民是最早以考据方法写南沙群岛问题论文的学者,他指出,南沙群岛在东汉时即为中国领域,至今群岛上四处遍布中国的庙宇、坟墓,中国历代政府一直宣称拥有整个南沙群岛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