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加入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图片来源:京华时报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的49名应届本科毕业生拍了一张身穿军装、手持红宝书、做出“忠字舞”动作的毕业照,在网络引起一片讨论。诸多网络名嘴炮轰这群学生“不尊重历史”,认为这姿态有着鲜明的“文革”时代烙印。对此,组织拍摄这组照片的同学回应称,穿军装只为怀念军训,“忠字舞”的造型是应拍照的中年男子的要求做出,“大家根本没有往‘文革’方面去想”。(6月8日《京华时报》)
“六条杠照”、“穿越照”、“露腿照”、“赤膊照”……每到毕业季,各种创意无限甚至天雷滚滚的另类“毕业照”便充斥网络。这些照片大多并没有什么深刻主题或鲜明所指,不过是年轻人一时的小放肆,或曰青春的发泄,孰料却常常遭到一些人这样那样的指责,有的甚至被上纲上线到“不尊重历史”的高度。这与其说是指责者对历史充满敬畏心,毋宁说他们的历史记忆里充斥着片面、教条的“刻板印象”。 以这次招致诸多网络名嘴炮轰的“文革照”为例,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会硬将拍军装毕业照与“怀念文革”扯上关系?如果说这样的逻辑能够成立,那么是否可以认定那些穿旗袍的妇女都是满清的拥趸,黄袍留影的游客都是封建余孽呢? 事实上,作为一场历时十年的浩劫,文革的发生有着繁杂的历史背景与制度成因,将其等同于军装、红宝书、忠字舞显然有“简单化”解读的嫌疑。而这种“简单化”解读的盛行,很大程度上又与我们对于文革的“浅表化”认知有关。尽管所有的历史书都将文革定义为“一场由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但究竟领导人为什么要发动文革,又是怎样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哪些具体的损失却大多语焉不详,以至于老师只能照本宣科地教,学生只好死记硬背地学。长此以往,虽然人人都反感文革,却又常常无的放矢,只能将军装、红宝书、忠字舞等表象当成文革标靶加以批判,从而贻笑大方。 俄国思想家赫尔岑有言:“充分地理解过去,我们可以弄清楚现状;深刻认识过去的意义,我们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向后看,就是向前进。”要想使青年一代深刻地认识文革、避免悲剧重新发生,关键是要开放并鼓励文革研究,这样才能从中汲取教训,推动制度、思想、文化方面的革新改进。事实上,这也是著名作家巴金当年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用意所在。换句话说,一方面我们无需对大学生拍摄“文革”毕业照上纲上线、大加挞伐,但另一方面确有必要抓紧文革研究,否则难保不出现“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