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成都童育汇教育专家表示,在平常和家长的交流中,曾听到不少这样的问话:“老师,你说我那孩子是怎么回事,我从来都没说过他笨,可他就是那么不自信,让他去做点什么事,他总是说:‘我不行’,你说急不急人。” 到底怎样才能让他自信起来呢?其实这些家长的共同点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而从来不曾想过:“孩子的不自信和我有没有关系呢”。其实孩子的不自信的根源在于家长身上,是家长心理,素质有欠缺而对孩子往往过分不信任或挑剔所造成。 信任,其实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字眼。可是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相信孩子。当孩子迈出独立生活的步伐,要求自己吃饭时大人往往怕孩子弄脏、浪费而喂他;当孩子满心欢喜地自己穿衣服时,大人却为了赶时间而麻利地给孩子穿上了; 当孩子和小伙伴为抢玩具而发生争吵时,大人总会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而挺身而出。这此致父母自然是爱孩子的,但这种不信任的爱却让孩子丧失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甚至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学会生存的机会,并造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人格的不自信孩子。那么,家长在平时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自信建立起来呢?成都童育汇教育专家指出: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榜样。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孩子的模仿性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孩子面前,做父母的要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特别是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决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畏难情绪。因为孩子像是父母身边的一面镜子,孩子最初的自信来源于父母言传身教。 家长要避免当着自己孩子的面过多的表扬其他同龄的孩子,切忌孩子进行横向比较。记得有一次儿子跟我说:“妈妈,不管我做的有多好,在奶奶眼里就是没有姐姐好。”我听了之后意识到平时家人在谈话方面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原来奶奶总是当着儿子的面说他姐姐成绩有多好,有多优秀,而在一旁的孩子觉得他被冷落了,觉得自己不如姐姐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因此在以后的谈话中提醒家人注意避免这方面的话题。 二、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有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小男孩却挣脱妈妈的手,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当爬上两个台阶时,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妈妈也没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瞅了瞅,便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尽管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小手脏兮兮的,但他最终爬上去了。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的林肯。他的母亲便是南希.汉克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孩子到1岁时,便已有了强烈的要求“我自己来”的愿望,家长应势利导,尊重孩子的愿望,相信孩子虽小但是具有巨大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一)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做好自我有服务,如3—4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鞋袜、入厕、饭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到5—6岁可以进一步让孩子自己盥洗、洗小件衣物,如袜子等。放手让孩子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千万不要嫌孩子这干得不好,那干得不对,甚至干脆不让孩子插手。否则不得剥夺了孩子学习,发展机会,更是无异在向孩子暗示:你没有能力做好这些而丧失信心,甚至造成孩子处处依赖别人的不良心理。 (二)让孩子分担适当的家务。 孩子虽小,但也应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帮妈妈擦擦桌子、摆摆碗筷、摘菜、洗菜、甚至洗碗等等。不要把孩子当作温室里的花朵,更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或搞破烂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潜能。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婴幼儿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常常“不自量力”,但这种“我自己来”的愿望却体现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只要家长认为他行,相信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并主动去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尝试、从而获得较快的发展。因此基于信任孩子这一点,家长应常说“你能行”这句话,并尽量满足孩子“我自己来”的需求。我经常让自己的孩子下楼倒垃圾,到小区门口便利店里买东西,当孩子完成你吩咐给他的任务时,脸上喜悦和成功的表情,就象打了一场胜仗。因为孩子他渴望独立表现自己,模仿成人做一些事情,满足他的要求,信心就是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中慢慢建立的。逐步培养了孩子思维活跃、胆大、有主见、活泼开朗。 三、多给孩子一些赏识、鼓励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出倒海、势不可当的。”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就要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对孩子的出色表现及时予以表扬,让他感到也是拥有优点和大有希望的。好孩子就是这样激励出来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周弘就是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把自己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说,他第一次让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她只做对了一道按说作为家长应该发火了,可是他并没有发火。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勾,错的地方却不打叉,并发自肺腑地对她说:“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哟!”8岁的小女儿听了这些话,自豪极了,于是越做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得多。升初中考试时,数学居然考了99分。10岁那年,还写出了6万字的科幻童话并出版。消息见报后,不少残疾儿童被送到周弘门下,周弘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使这些儿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周弘常说的一句话是:“哪怕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还记得我儿子刚学写周记时,觉得非常困难,写得不算精彩,他们老师还是在仅有的个别词语下面画上红色的波浪线,在下面写上:这个词语用得很精彩,继续努力!儿子拿到周记本看到红色波浪线和老师的评语时,脸上浮出一丝笑容,信心倍增。后来,儿子在写周记时总是喜欢找一些精彩的词语。这样老师的红波浪线越来越多,儿子的周记越来越精彩。我觉得老师的鼓励力量如此巨大,孩子的好哪怕是那么一点点,加以夸奖,进行正向强化,从而增强了孩子的信心,懂得欣赏自己的某些优点长处,并以此为突破口,将成功的希望无边延伸开了。这样孩子所面对的事情也就越做越好了。 周弘的“赏识”教育与儿子的老师的“鼓励”教育、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多多给予孩子赏识、赞美、肯定、鼓励。这样才能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勇气,大胆地往前走。 一位学者说过:自信是能力的催化剂,信心能把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并将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这种调动和调整如果不断发挥,他将巩固人的一种本性,从而终身受益。许多成功者身上,都有这种自信的力量。他们在自信力的推动下,总是向自己不断提出更高要求,直至取得成功。为毛老子总也抢不到沙发?!!
天啊.我来了哦 呵呵,等着就等着.... 呵呵 大家好奇嘛 来观看下~~~~ baidu是相当能折腾我了 回帖是种美德. 说嘛1~~~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嘛~~ 兄弟....表给偶丢丢哦.... 我又回复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