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1 发表于 2015-3-5 17:15:58

[原创]止庵:向死而生激活亲子关系

大部分作家都在记录和书写传奇,但止庵觉得普通人生也值得记述,尤其是“隔着一个死,去看那曾经有过的普通生活,就变得格外有意义”。  在《星际穿越》中,两对父女成为一项人类拯救行动的机缘,两个女儿顺承父业达成使命,穿越星际的亲子相聚也成了这部硬科幻的催泪|弹。  恰好在自己新书《惜别》的一场分享会前,止庵去看了这部电影,诺兰的温情戏把他看哭了。一个作家、一个导演各自都花了四年来沉淀的一个作品,一个是对母亲的“惜别”,一个是对孩子的“惜聚”,在关于亲情的这个情绪上不谋而合。  止庵说亲情是一种任何关系都替代不了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前面有一段跟父母相重的,后面有一段跟子女相重的,其实这个相重合相聚的这一段,我觉得是个缘分。”“平常不会感觉到,一旦缺失就会深感痛惜。”我们时常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更妥善地珍惜好这份亲情缘。  对下一代:父母要对生活有热情  止庵的母亲生于上世纪20 年代初。止庵说:“我的母亲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没有事业,没有⋯⋯除了生活本身就没什么其它的了。”  虽然他如是说,但是从《惜别》中摘用的止庵母亲的许多日记和书信来看,事实却并非如此。在那些书信日记里,记录了这位极“普通”的母亲人生的轨迹—从民国时就游历十多国的大家小姐,到毅然投身革|命的进步青年,再到文|革时被打|倒的反革|命分子,最终在改革开放后安心做一位居家老妇。这是载沉载浮、充满戏剧性的一生,她目睹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八十多年,她身上有大历史的洪流冲刷过的痕迹。  然而,这样的一位老人,却是那样热爱生活。进入花甲之年她还持续保有年轻时丰富的爱好,看小说偏爱侦探,看电影话剧还要作评论,好吃美食也爱烹饪,养花儿,旅游,旗袍时装,手工编织,收集邮票,泡咖啡馆,阅读,品茗,记日记,写书信,还有每到一处就要给止庵买书。止庵尽量陪着母亲去做这些她喜爱的事儿,用他的话来说,到最后他也不知道是自己在陪母亲,还是母亲在陪自己。  父母的生活态度对子女是有感染力的。除了日常陪伴,止庵每每出差在外,到了酒店都要先给母亲打电话,正襟危坐地问候一句“妈,你好!”。返程时,给母亲捎上一点特产小物也是常事,熟知母亲心头之爱,便时时处处都能想到母亲。这都是细细碎碎的生活积累,久而久之就有了交融,有了默契和平衡。  在长久的相处和陪伴中,止庵感受到“父母对日常生活的态度要是热爱的,是用心生活的,有一种对生活的要求”,“如果一个人只忙于自己的事业,那么很难跟孩子产生共鸣”。  当下社会的亲子关系有一种通病,对待孩子就像对待下属,养育孩子就像做项目—给资金,要产出,谈绩效。一旦“项目”失败,惯常的反应是从孩子身上找问题,却忘了亲子关系是双向的。中国人常说“言传身教”,西方人相信“陪伴才是最好的爱”,这两者其实是同一原则的不同表述。当前位置:首页 >> 性情>> 情感>> 文章
[原创]止庵:向死而生激活亲子关系
作者:EMMA   来源:尚品人生   发表时间:2015-01-30   关键字:止庵 亲子关系 惜别
评论数:0收藏数: 0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更多>>




  对上一代:向死而生  一代人应该如何和上一代人相处?“一定要去感受行将消失的那一代人的心愿。”  四年前母亲因病过世,隔着至亲的死再去看如何处理“生”的关系,止庵对此感触很深:第一个层面,走进父母的通道只有一种,就是爱。“我们可以退到这个地方:对于爱你,你也爱的人,尽量让他活得好一点罢。”;如果我们对生死观念有了清楚的认识,或许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一点,这是第二个层面,更为具体的说,是要向死而生。  已故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的儿子在回忆她时也说:“我无法做到让母亲完全满意,除非我每天都想着她今天就要死去。”  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在生存论哲学里曾提到,死—作为不可抗拒的现实却没有得到重视。向死而生不是让人生蒙上一层消极的阴影,而是站在理性的高度去了解生命的大限,从而感知珍惜。谁能在面对死亡时不变得严肃起来呢?一个忙于经济、淡薄人际关系的社会,是需要这么一剂猛药,用重“死”的方式激活重“生”的欲望。
  有建树的人能死两次  “现在的中国人,往往很少知道自己三代以上的先辈是干什么的。⋯⋯所以我到日本,《惜别》著者:止庵出版时间:2014.08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图书品牌:世纪文景看到商店或旅馆的招牌上常常写着‘六代目’、‘八代目’、‘十代目’甚至更多,不免深有感触,觉得其中隐约有家族的力量延续下来。”把一代人放到一个时代的宏观大背景中来看,止庵提出的向死而生也指向文明。  1960 年加缪死于车祸,三年前他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时在他的皮包里发现了他的未竟遗作《第一个人》的手稿,这只是他酝酿了二十多年的庞大计划的开头,却被意外打断,仅余下一部一百四十页的残稿。面对死亡,加缪和所有普通人一样得不到豁免,但即便他没有实现他宏达的创作计划,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之后,人们依然能够经由他的作品和文学成就去感知他的思想。  加缪就是止庵所说的“有所建树的人”。在谈到《惜别》这本书的创作初衷时,止庵说,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人,一种是有建树的人。普通人只能死一次,而有建树的人“可以死两次,一次是他死了,一次是他的作品死了”。生命体征停止,还有声名活着,经得起时间过滤,就成了文明的一部分。这不仅适用于作家,还有建筑家、设计师、名企业家、政商管理者,他们在生前活出了很宽的域,死后也被时间淘汰得慢些。这样的人很少,相对而言,他们实现了少有的对死的逆袭。这也是一切活出了名声的人事物的福利。  大部分作家都在记录和书写传奇,但止庵觉得普通人生也值得记述,尤其是“隔着一个死,去看那曾经有过的普通生活,就变得格外有意义”。像自己母亲这样的平常人,没有办法再借由身外之物延续她的存在了,止庵“从内心深处还想抗拒一下”,他不愿意一个“死”字就让曾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人到最后连自己最亲的人都记不得她。他写《 惜别》大抵也是想让母亲“活”得再久一点儿,让我们的上一代“活”得久一点儿。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尚品人生所有,转载请注明文图作者与出处。

baigoogle 发表于 2015-3-5 17:16:09

[原创]止庵:向死而生激活亲子关系

鹤发鸡皮 发表于 2015-3-5 17:16:02

这就是传说中坐沙发的感觉吗?好鸡动!!!

变化多 发表于 2015-3-5 17:21:36

看,刚说你眼神不好,你还就来劲了不是.

我爱骄子 发表于 2015-3-5 17:51:56

- -.....

linohg 发表于 2015-3-5 17:53:19

我是个凑数的。。。

蝈蝈鱼 发表于 2015-3-5 20:43:04

- -.....

鼎盛 发表于 2015-3-5 23:48:26

疯了 这年头盗版还真多~~~~~~

fanrui 发表于 2015-3-6 10:05:22

兄弟....表给偶丢丢哦....

怀疑一切 发表于 2015-3-6 10:56:58

回帖是种美德.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止庵:向死而生激活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