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产如何走向更好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这个话题吸引着关心中国城市发展的各方人士。从词源上看,新型城镇化和此前的新型城市化很容易混淆。新提法的重点是为了解决人如何在城市中长久居留的问题,需要集中多方智慧,更多着眼于制度设计层面,跳出城市规划的话语体系,从多学科研究的角度去分析,创造共同发声的环境。单纯追求提高城市化率,走粗放型的增长道路,或以抽象的提法替代实际的变革都不可取。本刊专访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诸大建教授,谈如何正确理解新型城镇化,为中国城市的下一步发展选择合理的模式。
评职称写论文,快来九品论文网!九品论文专注期刊十余年,三百多家杂志长期合作,发表20多万稿件,成功率高达98%以上,是您安全放心的选择!
咨询报编号:【jp03】可获得更多优惠哦。
扣扣:2911776099
Q=城市中国 A=诸大建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Q:数据显示,在2012-2013年之交,中国城市化率首次超过50\%,但这个数字与大量流动人口未能真正转化为城市居民的现实共同存在。您如何看待这种局面?
A:正确地理解新型城镇化,应明确其核心内涵是人的问题,人口进城并稳定下来成为市民,而不是简单的常住人口比重升高。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1\%,扣除16\%的流动人口,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只有35\%,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过去30年,我们都把常住人口增长视为城市化率提高,现在发现这是泡沫,两亿多常住人口没有真正变成城市居民,没有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继续走旧的城市化道路,城市化率达到60\%都没有意义。
区别于过去3 0 年的发展模式,在今后的10-20年当中,首先把两亿多常住人口变成真正的城市居民,符合李克强总理谈到的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含义。国家发改委做过测算,认为一个农民进城变为市民需要10万元左右的投资,为解决其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需求,10万元乘以2亿人就等于20万亿的投资潜力。如果进一步加上增量农村人口进城,投资就需要更多。这是城市公共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新型城市化与旧的城市化道路的一个区别。传统的形态研究相应要做的是如何在空间上合理安排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而不是继续大搞土地蔓延的开发建设。解决这个问题以后,50\%的城市化率就是真实的。再谋求增量发展,向2030年左右达到65-70\%的城市化率努力。 jp14034570
Q:从政府执政目标和学界观点来看,您认为新型城镇化作为城市发展目标应有怎样的内涵?
A:可以用一个球体来表示当前的城市化。球体分成三等分,下部表示土地空间和资源环境消耗,中部表示进城人口及相应的公共服务,上部表示制度安排,如图所示。首先,过去30年城市占用的土地空间和资源环境的消耗是超前的。目前全国耕地保有量已经逼近18亿亩红线。其次,人口进城及其得到的公共服务滞后于土地消耗和空间扩张。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的增长率与人口进城的增长率之比远远大于一,说明中国城市的土地消耗比人口增长要快得多,这种城市化是土地导向的城市化而不是人口导向的城市化。例如,上海的建设用地已经消耗2850平方公里,按照每平方公里接纳1万人的城市建设用地人口承载量估算,应该承载2850万人口,但是上海现在的常住人口是2300多万,超限使用的土地达500多平方公里。最后,制度安排以及配套政策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和土地消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