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buyanbai2 发表于 2019-9-19 23:16:52

中间美术馆《我在哪儿错过了你》新书发布及对谈

      第七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视听飨宴”板块活动——中间艺术区·艺术筑梦季,于7月—9月底在北京中间艺术区开展,主要包括惠民电影公益放映、科技艺术节、“艺术筑梦”公共教育计划、“艺术筑梦”特别关注计划等活动。

      今日:去什么地方,读什么书?
      主持人:洪子诚
      嘉宾:吴晓东、毛尖、贺桂梅、姜涛
      时间:2019年9月21日

      由北京中间美术馆策划,洪子诚、刘鼎、卢迎华主编的《我在哪儿错过了你》一书,已由上海商务印书馆近日出版。这本书约请钱理群、翟永明、西川、孙郁、格非、王家新、娄烨、王璜生、丁乙、丘挺、赵川、徐坚等29位作家、诗人、艺术家和研究者,撰文讲 述他们曾经错过或差点错过,但对自己的思考与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文本。这次活动,我们约请本书作者中的吴晓东、毛尖、贺桂梅、姜涛,谈他们近日关注的话题,他们的阅读、写作与历史,与自身思想情感和美学趣味塑造的关联等,与大家交流分享。

      出版是中间美术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学术性展览团队所呈现出来的研究成果。在过去几年中,我们陆续推出了《沙龙沙龙——1972—1982年以北京为视角的现代美术时间侧影》、《新月:赵文量、杨雨澍回顾展》、《厐壔:跃动的音符》、《想象·主流价值》、《普遍与特殊:何为亚洲性?》、《自我批评讲义》等多种出版物。《我在哪儿错过了你》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种,三位主编从各自全然不同的专业领域出发邀请不同文学及艺术界的作者,他们无论是资历、声望还是写作风格、实践方法都不尽相同。在这本文集中读者兴许可以发现,滋养各种文艺作品的土壤是如此多样和丰厚。
      http://dabng.cn/data/attachment/forum/201909/19/224747kzzmwwefpirif2lu.png

      关于嘉宾
      洪子诚,广东揭阳人,1939年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教学和研究。著有《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材料与注释》等著作。

      吴晓东,1984年进北大中文系读书,本科阶段却一度偏激地赞赏鲁迅当年所说的“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的言论,酷爱西方现代派作品。研究生阶段跟随钱理群老师以及孙玉石老师读硕士和博士,稍稍收心,开始多读中国现代文学。此后的读书爱好就兼及中国与西方的现代文学,自然还是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本行,西方现代文学研究偶一客串而已。

      毛尖,1970年生于宁波,1988年到上海读大学,2000年从香港回华东师大任教,从来没有离开过学校。日常作息就是看书教书,看电影写影评,有时候被称为专栏作家,有时候是影评人,有时候也被视为文学研究者,不过本质上,我是一个接受了生活改造的文艺中年。这些年,写了《非常罪 非常美》《例外》《有一只老虎在浴室》《夜短梦长》《一寸灰》《凛冬将至》等二十种书,它们表达了我对生活对文艺的不满和由衷热爱。

      贺桂梅,1970年出生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个乡村家庭,16岁离家外出求学。初中时期在语文老师和姐姐们影响下开始成为文学爱好者。198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在燕园读完十年书后,继续在这里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自己觉得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有《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2003)、《“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2010)和《女性文学与性别政治的变迁》(2014)。2011-2012年曾在日本交换教学一年,期间写成了自己唯一正式出版的文学作品《西日本时间》。

      姜涛,1970年生于天津,1989年入清华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大学期间参加校内文学社的活动,写诗、读人文方面的书籍,以致荒废了本来的专业。毕业时,偶然决定“弃工从文”,误打误撞,读了本校中文系的研究生,1999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任日本大学文理学部、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客座副教授。早年写诗较多,在北大任教后,更多从事当代诗歌批评及文学史研究,出版诗集《鸟经》《好消息》《我们共同的美好生活》《洞中一日》、学术及批评专著《公寓里的塔》《巴枯宁的手》《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间美术馆《我在哪儿错过了你》新书发布及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