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式民居
“赫鲁晓夫楼”解决住房问题
如果说当年的“斯大林高楼” 多是“面子工程”,“赫鲁晓夫楼”则解决了当时的住房问题。“赫鲁晓夫楼”是模仿法国“廉价社会住宅”的样板楼建造的五层小户型简易住宅楼,大都设计成长方形,采用预制板结构或砖混结构,方便工厂统一生产标准规格的配套设施,这种低成本的住宅楼讲究实用和节约,把厨房、卫生间的空间都压缩到最小。据说,赫鲁晓夫本人当时对小卫生间设计非常得意。他曾说,只要能容得下我,其他人就都不会有问题。“赫鲁晓夫楼”的大量兴建,在一定时期内缓解了苏联政府的住房难题。
今天走在莫斯科街头,砖混的“赫鲁晓夫楼”依然随处可见,毫无修饰的外观、低矮密封的阳台都成为“赫鲁晓夫楼”的特色。与斯大林时期彰显民族风格的建筑相比,不加任何装饰的“赫鲁晓夫楼”虽说其貌不扬,但功能比较到位,辅助设施也相对齐全。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赫鲁晓夫楼”在较短时间内改善了全国居民的住房条件。但这种楼千篇一律,加上年久失修、功能退化,如今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因而成为各地政府和居民的“心头之患”。曾有一部苏联电影,喝醉酒的剧中人本在莫斯科生活,却误坐上了飞往其他城市的飞机,出租车司机又把他送到了与莫斯科同一街名同一门牌楼前,这里的房子和他莫斯科的家没有差别。
苏联的强盛使“斯大林楼”和“赫鲁晓夫楼”的模式影响颇广,在东欧各国都能看到斯大林式建筑的影子,例如波兰华沙的科学文化宫,此外,北京的军事博物馆、北京火车站建筑风格也是如此。“赫鲁晓夫楼”也成了不少国家模仿的住房模式,比如中国的筒子楼。
“梅德韦杰夫公寓”价格不菲
叶利钦时期,苏联解体后各种民族意识形态空前活跃,俄罗斯境内各地的教堂、修道院都得以恢复,东正教“洋葱头教堂”的尖顶时不时在居民社区中出现。如果说叶利钦执政期间,重修救世主基督大教堂是为了恢复俄罗斯民族荣耀,重续帝国旧梦,那么普京时期则致力于收拾叶利钦留下的烂摊子,试图解决平民住房问题。普京任总统时曾表示要解决俄罗斯军人的住房问题,而截至2011年9月的政府会议上,普京总理也仅能承诺那些尚在“排号”的军人们在未来两年能解决住房问题。由此可见俄罗斯住房问题的紧张。
梅德韦杰夫主政期间,延续了普京政策的方向,鼓励在莫斯科周边地区开发更多的商品房,但是俄罗斯捉襟见肘的经济,不得不让所谓的“梅德韦杰夫公寓”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政策口号,梅德韦杰夫也仅限于鼓励年轻人“赚钱买房”,莫斯科街头更多的还是商业化的高层住宅楼群,既不同于低矮的“赫鲁晓夫楼”,也不同于宏伟的“斯大林式建筑”,外饰比叶利钦时期兴建的住宅楼华丽,但价格也不是普通百姓能承受的。莫斯科大学周边地区的楼盘一平方米约合3.8万元人民币,此价格自从2008年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