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39|回复: 1
收起左侧

回忆里蕴含真实情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0 16: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加入

×
生命如钟,每一个人每天都演绎着不一样的分秒。在撕去张张日历的同时,我们也堆积自己独特的回忆。也许在大家心灵的某一处,都珍藏着自己的点点滴滴;也许在以后的某一天,吹去灰尘,我们会回忆起往事,会和“现在”分享回忆……而据说有两种人最喜欢怀旧:老人与文人。后者不仅动于情,还溢于言表,于是有了时下众多的怀旧散文、怀旧歌曲和老照片以及后辈回忆前辈纪实类或回忆类图书等等。

  “我的……”、“回忆我的……”等句式为书名成新景

  回忆像老照片和黑白电影,而回忆力的丧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不幸之一。为此,后辈回忆前辈纪实类或回忆类图书不断繁荣显得尤为可贵。当下,书市上以“我的……”、“回忆我的……”等句式为书名慢慢成了一道新景。

  出版界对“儿女笔下名人父亲/母亲”一次大规模推出的是辽宁人民出版社的“父辈丛书·文化名人系列”(辽宁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版)郭庶英的《我的父亲郭沫若》、舒乙的《我的父亲老舍》、韦韬和陈小曼的《我的父亲茅盾》、蒋祖林和李灵源的《我的母亲丁玲》、田申的《我的父亲田汉》……这些儿女们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自己的父母亲,字里行间,子女们对父母亲的敬爱与缅怀之情随处可见。

  除“父辈丛书·文化名人系列”外,孙晓玲的《布衣:我的父亲孙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6月版)、程永江的《我的父亲程砚秋》(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年1月版)、蒋庆渝的《天地悠悠我的父亲蒋光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7月版)、晓风的《我的父亲胡风》(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版)、郑尔康的《我的父亲郑振铎》(团结出版社2006年6月版)和《石榴又红了:回忆我的父亲郑振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丰一吟的《潇洒风神我的父亲丰子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后辈们除了写父亲、母亲外,也有后辈回忆叔叔的,比如费皖的《我的叔叔费孝通》(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版);也有后辈回忆爷爷的,比如袁建芳的《我的爷爷袁文才》(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版)、王乃馨的《道弈人生我的爷爷王首道》(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5月版)等。

  在后辈们笔下,前辈们再有名,也只是一位父亲、母亲、叔叔、爷爷,或者一个学者而已但他们的“言传身教”往往比事业上的成就更能影响后辈,在不少著作中,前辈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后辈们的关爱,对家庭、对后辈们成长付出的心血,使后辈们终生铭记,而这也是不少后辈们写作此类书籍的动力之一。

  后辈的回忆和书写:传达某种精神或颠覆某种形象

  回忆前辈的点滴,既可以使后辈们从对往事的亲切怀念中吸取生活的诗意和爱的情感,保持自我,保持本真的人生状态;也可以使后辈们在对前辈历史的痛苦反思中变得清醒、理性,以质疑、批判的眼光审视后辈们常常是盲目的日常生活,对“当下信息”和“公共话题”保持足够的警醒。当然,有些后辈对前辈的回忆并形成图书,其实是为了传达某种精神或颠覆某种形象。

  中国具有深厚的儒家传统,对父母的感恩通常是子女追叙时第一要表达的感情,但梁文蔷的《梁实秋与程季淑:我的父亲母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版)则以客观冷静的心态认为,中国传统观念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这是不动脑筋的人说出来的话。父母是人,哪有不错之理。若强迫子女认父母的不是为是,那是黑白颠倒,是非不清。这种观念岂是一个“孝”字可以粉饰得住的?

  《我和父亲季羡林》(新星出版社2010年5月版)在儿子季承笔下,季羡林可以说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季承颠覆了被社会塑造的“大师”的完美形象,还原了一幕幕诗意后面的真实。真实得近乎残忍,似乎悖离了“子为父隐”的儒家传统,但作者的笔触实则包含着一颗挚爱之心。

  《我的父亲老舍》剧作家老舍在儿子舒乙眼里,是一个非常好的爸爸,非常热爱生活,可以想出很多办法来逗他,把气氛调得非常活泼热烈。《我的父亲茅盾》小说家茅盾在儿子韦韬、媳妇陈小曼笔下,喜欢与子女深谈,一生结交的朋友可谓众多,上至社会名流,下至普通百姓,都是平等坦诚相待,蔑视阿谀奉承、藏奸耍滑之辈,并以此衡量所结交的朋友。

  事实上,后辈回忆前辈,无论是为了传达某种精神,还是为了颠覆某种形象,他们所具有的那种植根于个人刻骨铭心的经历、体验的特质和能在彼此心灵深处唤起一种特殊情感的功能时间的河流联系彼此,让他们“重聚”在一起,就像是真的没有失去过。

  后辈的亲历性与独特角度,丰富了名人研究

  在后辈回忆前辈纪实类或回忆类图书中,由于后辈的亲历性与独特角度,往往能展现外人、甚至研究学者专家不知道的那些前辈的另一面,弥补历史的“空白”。因此,此类著作近年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譬如,张树年的《我的父亲张元济》(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6月版)、郑尔康的《我的父亲郑振铎》和《石榴又红了:回忆我的父亲郑振铎》,其中记载不乏被学术论文著述引用,丰富了张元济、郑振铎的研究价值。


  2011年7月11日,是著名作家孙犁逝世9周年。孙犁女儿孙晓玲撰写的《布衣:我的父亲孙犁》谈起她父亲生前的日常生活:孙犁平时生活极为普通简单,不喝酒,不交际,没饭局,没应酬,吃饭很简单,就是过80岁大寿也是自己在家吃一碗打卤面这是一种生活的朴素,但在作家孙犁的生活和世界里,这种生活的朴素,却具有了别样的、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的细节在之前的其他文章和著作中很难看到而该书的问世,无疑是为研究孙犁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素材。

  叶小沫为叶圣陶之孙女,她通过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取得的成绩,既有自己的勤奋努力,又有父辈教育的得天独有的条件。而她的《向爷爷爸爸学做编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主要讲述了自己如何向祖父叶圣陶和父亲叶至善学习做编辑的点滴过程。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书中回忆了叶圣陶和叶至善如何编书,如何修改文章等,则为出版界提供了研究叶氏父子编辑思想的有价值资料,并为学者和读者亲近大师,添一通途。



欢迎来到【天府同城大成都】-天府四川的吃喝玩乐—生活消费媒体网站!请记住我们的域名www.fqtc.com
发表于 2014-10-16 14: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站位支持
欢迎来到【天府同城大成都】-天府四川的吃喝玩乐—生活消费媒体网站!请记住我们的域名www.fqtc.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站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4、本站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站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客服热线
400-1234-888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科技路88号现代城5号楼

天府生活网(www.fqtc.com)四川生活网为你提供房产、招聘、黄页、团购、交友、二手、宠物、车辆、周边游、本地生活、供求信息等海量分类信息,是专业,免费,高效的本地生活信息服务平台。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广告报价|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免责声明|大成都 ( 蜀ICP备19006310号-4 )

GMT+8, 2024-11-23 03:46 , Processed in 0.126375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