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加入
×
辽宁省服务业委员会宫艺表示,日前,工信部发布《公开征求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的意见》(以下简称《管理要求》),以加强我国汽车产品限制使用有害物质管理,提高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率,减少汽车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据负责汽车报废工作的辽宁省服务业委员会宫艺处长介绍,加强汽车产品限制使用有害物质管理,减少汽车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率,是推动汽车产业升级、提升我国汽车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欧、美、日、韩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对汽车有害物质及回收利用领域管控已十余年,有害物质替代和减量化技术应用、清洁生产等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环境效益显著,并形成了明显的绿色竞争优势。我国汽车行业有害物质管理和标准整体水平与国外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使得我国汽车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时经常遇到“绿色壁垒”。对方往往以我国汽车污染物超过其标准为由,阻碍我们的产品出口,导致这些产品无法公平参与国际竞争。汽车产业每年都要消耗大量钢铁、塑料、橡胶、玻璃、纺织品和有色金属等材料,这些材料绝大部分来源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随着资源供给日益紧张,采购成本持续攀升。提高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率,可以降低成本,缓解汽车行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此外,在汽车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钢材、玻璃、刹车片、电子器件、皮革、镀层等部件或材料中。若不采取措施,会在汽车生产、回收拆解、材料分离和再利用环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目前,我国已具备开展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控的工作基础。例如,我国《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对汽车减少有害物质使用、提高回收利用水平提出了要求。2014年实施的《汽车禁用物质要求》对汽车有害物质使用的种类、含量限值及豁免范围作出了具体规定。但是,因为发展阶段不同,我国对汽车有害物质的豁免标准整体较低,约落后发达国家8年左右,有害物质总体含量较高。
辽宁省服务业委员会宫艺说,目前汽车行业最为关注的汽车产品中有害物质包括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六种受到豁免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持久性、毒性和生物蓄积性的特点。其中铅、镉等重金属会对人体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肝、肾、骨骼等造成严重损害,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溴化阻燃剂污染会导致癌症、发育迟缓、内分泌紊乱等疾病。汽车中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汽车生产阶段大量使用有害物质,促使铅、镉等重金属生产量逐年增加,含重金属的污水、冶炼渣的排放和堆存等成为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源头;二是在报废汽车切割、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的粉碎残余物,这些残余物堆积后,若是处理不当,会扩散进入土壤和地下水,对环境造成污染;三是在汽车制造、维修、拆解和再利用等环节,若工人操作不当或缺乏防护措施,长期接触含有害物质的部件,有害物质会进入人体并不断积累,危害人体健康。
自2004年至今,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等文件,引导汽车生产企业提高产品的可回收性;并制定了《道路车辆可再利用性和可回收利用性计算方法》、《汽车部件可回收利用性标识》、《汽车回收利用术语》等一系列标准,有力推动了我国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工作。我国报废汽车污染物处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对汽车产品有害物质和回收利用管控重视程度不够,主动性不强,企业间水平参差不齐;二是没有从源头有效控制有害物质使用,没有开展易拆解、易回收性设计与绿色选材等先进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三是缺乏拆解技术信息支持,如存在安全和污染危险汽车零部件的拆解和处置方式、对含有毒有害物质或存在安全威胁的零部件进行标识等,导致报废汽车实际回收拆解效率低,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辽宁省服务业委员会宫艺强调:《管理要求》对汽车生产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在生态设计、材料标识、回收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首先,汽车企业必须具备完善的管理措施,开展“系统化”管理。整车企业在汽车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就要采取措施,开展生态设计与绿色选材;在供应链环节传递有害物质控制要求;在生产及物流环节避免有害物质污染;对有害物质应有完善的监视和测量措施,并推动持续改进。各级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商也要建立起完善的有害物质管控体系,持续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其次,企业应充分意识到汽车有害物质管理的“复杂性”特点,在建立供应链信任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行业信息化平台基于供应链收集材料数据信息,开展对不同种类有害物质的跟踪分析,并利用材料数据完成对车型的可回收利用率计算,实现事半功倍的管控效果。
第三,汽车企业应当向回收拆解企业提供拆解指导手册,帮助后端的回收拆解企业实现安全、高效的精细化拆解,提升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水平。
第四,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应密切合作,对于管理制度、材料数据收集分析、生态设计、绿色选材、绿色供应链构建、替代技术开发应用等诸多共性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保证有害物质和回收利用管理目标的落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