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加入
×
【作者简介】 塞尔玛•弗雷伯格 美国幼儿心理健康和发展精神卫生治疗领域创始人之一,著名儿童精神分析专家。美国加州大学附属旧金山总医院亲子项目负责人,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荣誉教授,曾为患有情绪障碍的儿童创立多个儿童发展项目。出版多部专著,并在众多顶级学术期刊和知名媒体上发表多篇文章。 【编辑手记】 作为一名教养书的编辑,关于要不要打孩子的话题,我见过很多版本,但是这个版本是最让我信服的。它来自《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本书。该书于1959年在美国首次出版、随后以11种文字迅速风靡欧洲、畅销50年不衰。作者认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是体罚却不可取。因为,第一,体罚表面上对孩子有警示、控制作用,但这种控制完全来源于外部的威胁和恐惧,并不是孩子内心的改变;第二,体罚会引起恶性循环,激得父母一次比一次打得重;第三,孩子被体罚后,会认为挨打是还债,反正都挨打了,那就不用反思是不是真的做错了,错在哪里了。失去这种自发的内疚情绪,孩子下次做起错事来会更加大胆。 以下文字摘自本书的第8章“孩子是非观的形成” 父母在养育儿女时会用很多惩罚的方式,例如,一个孩子因淘气被剥夺了一项权利,这是一种惩罚;一个孩子因行为失控而被送回自己的房间,这也是一种惩罚。父母对孩子实施的任何惩罚,无论多么温和,都是惩罚。我们在这里讨论都包括了所有类型和各种程度的惩罚。 理论上来说,惩罚应该是“给以教训”或“纠正行为”。因此,在研究培养孩子良知的方法时,我们应该逐一审查这些方法,看看孩子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这里我们先讨论打屁股,因为在与父母们的讨论中,这是最难的一个话题。在家长教师联合会议上,这个话题引起了听众的不安,每个父母都准备好迎接预料之中的批评。因为,似乎大多数父母都会打孩子屁股,而所有打过孩子屁股的父母都对此感到内疚。如果演讲者的态度是反对打孩子的屁股,那么所有打过孩子屁股的父母就会感觉像是被演讲者打他们的屁股一样。 大多数父母自己都不相信打屁股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所以当他们用这种手段惩罚孩子时,他们会感到难为情。当然,也有父母会用以下理由为自己打孩子屁股辩护:“有时候只能这样做”、“我得让他们知道我是认真的”、“有时候,他们就是想要我打他屁股”、“打一打能缓解紧张气氛”、“我小时候也被打过屁股,它并没有伤害到我”……
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如果我们问任何一个打孩子屁股的父母:“这样做管用吗?”我们经常得到的回答是:“噢,其实不管用。但总是能管用那么一会儿。”因为,撇开对打孩子这件事的所有感受不谈,即使支持打孩子的人也说不出这种惩罚能教孩子什么东西。而最坏的情况是,打孩子会成为唯一一种会让父母上瘾的惩罚。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因为孩子从中学不到什么,于是这种犯错和被惩罚的循环便会无休止地延续下去。 所以,原本想通过打孩子给孩子一点“教训”,但这个“教训”却无法让孩子变得更好。有人要说了,被打屁股的孩子在下一次犯错时,他对惩罚的记忆难道没有警告的作用吗?当然,有可能会起作用,但当孩子控制顽皮冲动的动机源于一种对外界权威和惩罚的恐惧时,他的自我控制是非常不可靠的。这时孩子会找很多借口,或者他只需要确定自己淘气不被发现就行了,又或者在权衡“快乐”、“痛苦”的风险后,他决定先做了再说,哪怕以后会为之付出代价。与那些控制系统属于“外部”的孩子不同,真正的好孩子不需要身边有位警察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们的心中有位“警察”。 实际上,孩子可能会从挨打中学到很多东西,但没有一样是父母希望孩子学到的。通过形成一个用接受惩罚来抵消罪过的循环,孩子有可能学会如何避免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感到内疚,在为自己的不良行为付出挨打的代价后,他就可以毫无愧疚地重复这样的行为。有些孩子有一个精心设计的账本,当他们在“罪过”一栏欠下的账目累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通过挨打在“惩罚”一栏定期还清。账目平衡后,孩子又会重新开始欠账。“有时他们就是在找打!”为打孩子做辩护的父母这样说。其实,这本身就是对父母的一个警告,那些想尽办法激怒父母来打自己的孩子,往往是账本上“罪行”那一栏欠下了债务,想通过让父母打自己把债务一笔勾销,因此,这样的孩子恰恰最不能打!
许多成年人可能会强烈反对我说的这种情形。“我小时候就被打过屁股,但我并没有因为挨打而有一个不可靠的良心。”一位母亲说,即便这位母亲碰巧说对了,她的话也不能用来为打孩子做辩护,因为她的良知是通过对父母强烈的爱而获得的。我们可以假设,是因为孩子与父母之间情感联结的根基牢固,所以打孩子并没有破坏亲子关系,也没有阻碍孩子获得道德感。但是,我们不能把孩子有道德感归功于父母打孩子。可以这样说:如果亲子关系比较稳健,打孩子可能不会妨碍孩子道德感的发展,但也不会促进孩子道德感的发展。 虽然我万分同情父母在生活中所经历的烦恼,也非常理解一位好家长偶尔也会迫于无奈,可能会用他自己并不信奉的方式惩罚孩子,但我仍然认为和打孩子相比,还有更好、更有效的方法教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当父母们理解了这些方法,并能在管教孩子时加以运用时,他们就不必因为无可奈何而使用武力。 “好吧好吗”App,秉承逃妈亲子育儿理念,通过剖析中西式家庭教育,励志打造亲子陪伴的好产品: ◇【亲子日程】夫妻共享,培养育儿共担意识 ◇【亲子时光】趣味无穷,亲子陪伴简单又好玩 ◇【亲子文章】独家视角,且看逃妈如何传授育儿经 ◇【亲子视频】寓教于乐,你的宝贝也能像他一样棒!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内容 欢迎加入我们亲子讨论群:274596316
|